1. 各種動物擅長不同的運動方式,且運動方式和外形構造有密切的關係。
【兔子有粗壯的後腿,擅於跳躍】 【海龜有鰭狀的四肢,擅於游泳】
2.不同種類的動物具有不同的口器構造,其食物及覓食行為也會有不同。
比較 動物 |
口器構造 |
主要的食物 |
覓食行為 |
麻雀 |
口部短而尖 |
動物、昆蟲、植物 |
利用翅膀飛行,或用雙腳在地面跳動,用嘴啄食。 |
狼 |
尖銳的犬齒 |
動物 |
利用四肢快速追捕獵物,再用利齒撕裂獵物後進食。 |
蜥蝪 |
細而密的牙齒 |
蟋蟀、螞蟻等小昆蟲 |
利用爪子按住獵物,再用牙齒緊咬後進食。 |
翠鳥 |
細長的嘴 |
小魚 |
利用翅膀飛行,再用細長的嘴咬住獵物後進食。 |
蜘蛛 |
會分泌毒液的牙齒 |
昆蟲體液 |
利用蜘蛛網捕捉獵物,再用口器中的毒牙分泌毒液來毒死昆蟲後,吸食體液。 |
蝴蝶 |
吸管狀的口器 |
植物汁液 |
利用翅膀飛行,再用口器吸食花蜜。 |
3. 動物要生存就必須維持適當的體溫,所以有不同維持體溫的方法。其中恆溫動物主要靠散熱和保溫來維持體溫;變溫動物則靠調整行為來適應環境的改變。
4. 恆溫動物與變溫動物的比較:
比較 動物 |
體溫的變化 |
動物名稱 |
維持體溫或因應氣候變化的對策 |
恆溫動物 |
腦部具有體溫調節的中樞,體溫可維持一定的範圍,不會受到環境溫度變化的影響。 |
人 |
利用流汗散熱。 |
狗 |
利用吐舌頭散熱。 |
||
牛 |
利用泡在水裡散熱。 |
||
企鵝 |
利用厚脂肪來保暖。 |
||
北極熊 |
利用濃密的毛和厚脂肪來保暖。 |
||
變溫動物 |
體溫調節的構造發育不全,體溫會受到環境溫度的改變而產生明顯的變化,無法保持恆定。 |
龜 |
會利用晒太陽來讓體溫上升,而當體溫下降某一個程度時,則會出現冬眠的狀態。 |
青蛙 |
|||
蛇 |
|||
蜥蝪 |
5. 動物利用保護色、警戒色、擬態、虛張聲勢、裝死,或噴出毒液、發出臭味等方式來保護自己;也有躲進硬殼,達到自衛及禦敵目的。
【樹蛙的體色具有隱蔽的作用】 【河豚會鼓起全身的刺來保護自己】
【瓢蟲會裝死來躲避敵人】 【蝸牛會縮進硬殼中躲避危險】
6. 動物可以利用聲音、氣味、動作等方式互相溝通、傳遞訊息。
7. 傳遞訊息和分工合作屬於社會行為,可以增進動物的生存能力。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如螞蟻、猴子、猩猩、大象、狼、鯨和蜜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