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三班總決賽在上週五現場播出,當時評審針對林芯儀說了一句話:「徐佳瑩有不可替代性。」很普通的一句話卻十足憾了我。


「不可替代性」在現今社會環境是極為普遍的事,只是,所謂的「不可替代性」是指什麼呢?當林芯儀煞費苦心地練舞唱歌,舞蹈動作盡是些高難度的舞步,像是下腰,像是踢踏舞,像是後空翻等等,兩雙美腿傷痕累累,仍要以笑容面對螢幕,再以優質的歌聲來自我挑戰,她的努力所有的觀眾都目睹到,可是,徐佳瑩扭腰擺臀,輕鬆地唱著自創曲,她仍然得到了冠軍,因為她有「不可替代性」。

 

一個人擁有「不可替代性」除了要有天分之外,其實這其中亦隱含了別人不可知的辛苦歷程與培養,我相信徐佳瑩在參加星光三班前也曾吃過閉門羹及挫敗,而我們看到的是她成熟之後的作品及被評審欣賞認可的運氣,這些過程的磨練讓她終能成為擁有「不可替代性」的特質。

 

社會現實的環境裡每個人都希望被重視,接著成就與金錢能順勢接著而來,但,成就是如何而來呢?

 

一家保守的公司,講究所謂的「標準流程」,一切都必須按部就班,絲毫馬虎不得,因此,每個人都照著公司的標準流程工作,若有其天馬行空的想法,或有更新穎的建議看法時,不是被視為異類,就是被認定是個愛求表現的人,為了有份工作,為了養家活口的薪水,每個人也就這麼循規蹈矩地像個機器人,做該做的事,說該說的話,不可脫序,不可越軌,免得被歸類成異己,被打入冷宮,或被高層使計後自行離開。「不可替代性」在如此保守的公司是不可以出現的,因為「標準流程」的設計就是每個人都會做,都能輕易地被替代,也就沒有所謂的獨特性與專業性。

 

工作環境裡「不可替代性」更是讓自己陷入孤苦無依的窘況,沒有人可以寬宏大量地承認公司同事裡有人可以比自己能力更好更強,那是一種威脅,是一種感覺壯大他人忽視自我的情景。因此,那個「不可替代性」的人必須隱藏自己「不可替代性」優勢,讓自己變得跟任何人都一模一樣,沒有任何威脅性,才能安穩的在那個環境裡生存。

 

除卻保守的工作環境,而在一個講究自體獨立的環境,「不可替代性」卻是一個證明,一張Liaisons,一張可以進入特殊領域的門票。例如前例徐佳瑩在演藝界就有不可替代性,所以,她開啟了成功之門,往後的修行即在她個人。而林心儀呢?不是敗在自己的努力與辛苦,而是敗在她沒有「不可替代性」。她如何去處理這樣的不公平,可是,她可曾去學習讓自己變得也有「不可替代性」?

 

藉由徐佳瑩與林芯儀我看到了一個社會縮影,看到了現實環境的殘酷。我不是她們的歌迷,可我肯定她們付出的辛苦,也恭喜她們得到辛苦之後甜美的果實。

 

我的感慨是如此地深重。

 

我的母親說:「對不起,在妳小時候沒有錢去培養妳。」語重心長的一句話,刻在我的心上,心疼母親對我的懊悔,在過去的時代能吃飽就是福氣了,何來閒錢學才藝呢?我也早想開了。

 

我幸而擁有天生的好歌喉與甜美聲音,精準的音拍,柔軟的肢體,彈性極佳的跳躍力,無師自通的繪畫能力,自我調適的演講穩定度,來自父母的天生優勢,全部都在升學壓力與經濟條件不佳之下,自我淘汰、放逐,我失去了「不可替代性」的機會,在現實環境及自身的逃避與惰性中,萎縮後消失不見。

 

我在尋找我的「不可替代性」,那會是什麼?

 

培養第二專長是「不可替代性」,是為自己舖設更寬廣的路,是別人無法取代的特殊專長。可以是音樂,可以是語言,可以是唱歌跳舞,更可以是文學(參加文學種子研習裡,林文彬老師獨門專業的竹板快書;張永仁老師獨到的科普觀察,蔡富澧老師堅持毅然做個海洋詩人,那麼文學不死,藝術不滅,我還是有機會的是不?)。

 

我仍然還是個保守自閉的人,無法在他人面前展現自己,獲得讚美時常會不知所措、無言以對,手腳不知該放在那兒,如此自慚的我,要如何才能讓自己有一天也能有「不可替代性」呢?

 

因為,我如林芯儀,我也是沒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對於現今的情況,我怎麼有「考上的我是否做錯了什麼?」之感,這實在是極為可悲的事。

 

如果,林芯儀得了第一名,她會如何看待「不可替代性」這件事呢?

 

徐佳瑩的「不可替代性」究竟真的不可替代嗎?

 

我要自省,要思考,要多些機會證明自己是否有「不可替代性」。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同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