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九大行星大小.jpg

 

太陽系是由太陽、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構成的天體系統。大陽系行星都以橢圓形軌道繞著太陽運行,太陽位在其中一個焦點上,不過大多數行星的軌道都接近正圓,只有水星和冥王星是例外(水星和冥王星相對於黃道面傾斜了七度和十七度角)。

行星順序.jpg

離太陽的距離排列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水星
水星表面和月表非常相似,其表面覆蓋了薄薄的一層矽酸鹽礦物質塵粒,也有寬闊平坦的低地、陡峭的山壁和深深的巨坑。許多科學家們相信,水星上的坑穴係遭隕石撞擊而形成,因為水星沒有足夠的大氣阻擋這些隕石的衝擊。


水星上非常炎熱、乾燥,而且幾乎沒有空氣。


水星上太陽照射的威力約相當於地球上的7倍。


水星上所見的太陽約為地球上看太陽的兩倍半大。


因為水星上沒有足夠的大氣來減弱日光的照射,故其上白晝的溫度約為約400℃(錫與鉛都會熔化),夜間則降至-173℃以下(不可能有液態水的存在)。

由於大氣的缺乏,水星上的天空永遠是黑色的,即使在白天,也可以看到閃爍的星星。

 

 

金星
光線從太陽到金星只要6分鐘。金星是在太陽系中可以感覺太陽從西邊升起﹐從東邊落下的行星(由於雲層 厚﹐所以無法看見太陽﹐只有百分之二至三的陽光可到達地面)。這是由於金星的自轉方向與地球和太陽系其他七大行星剛好相反。

她是由東向西轉的。


由於金星的軌道是在地球以內的﹐所以在觀看金星時﹐會好像月亮一樣﹐也會有圓缺的。


最亮的晨星是在日出前三小時﹐而晚星則是在太陽下山後三小時才降下。


在夏秋兩季﹐晨星在最北方﹐春及冬季在最南方。


金星它的直徑是地球的直徑0.95倍,兩者幾乎同樣大小。


金星的大氣溫度不易散失,使得金星表面上溫度高達攝氏200度以上。


金星的大氣因為能反射陽光,顯得非常明亮。從地球上觀看,他是全天空裡,除太陽和月球之外,最明亮的天體,非常適合初學天文觀測者的觀測。觀測時,可 以從望遠鏡中看到金星盈虧的變化。

 

 

地球
從太空中看地球的話,可以明顯的看見地球有一大半是藍色海洋,其餘是黃色或綠色的五大洲。

據目前所知,地球是太陽系中所有的行星和衛星中,唯一表面同時具有液態水、大氣和陸地的行星,這或許就是它有生物存在的原因。


堅硬的內核由純鐵構成,外面包著液態的鐵和鎳形成外核,外核的外層覆蓋著矽化物晶體和輕金屬,最外層就是堅硬的岩石地殼。

地球的衛星是大家熟知的月亮。它的直徑是地球的0.27倍,質量是地球的0.012倍。在冥王星的衛星發現之前,太陽系所有別的衛星相對於其本身行星的體積和質量,都比月球相對於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還小。

 

 

火星
火星和地球雖然只相隔五千萬到八千萬公里,氣候卻迥然不同。

它的表面溫度最高和最低可以相差到攝氏一百六十度,晝夜也有攝氏六十度的溫差,這可能是因為大氣過於稀薄的緣故。

由於表面溫度低、壓力小,火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大致都呈飽和的狀態,只要氣溫稍一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就會凝結下來。


不過種種跡象顯示,火星在過去可能曾有過十分濃密的大氣和充的地面水,火星表面處處可見的「河床地形」似乎就乎就是當時遺留下來的痕跡。這種河床地形 大致可分成二類,一類稱為逕流河道(runoff channel),常見於南半球坑洞眾多的地區;一類稱為外流河道(out-flow channel),分布於赤道附近。


火星它一直被認為是地球之外,最可能有生物存在的行星。


它的自轉週期幾乎和地球一樣,只是稍微長了四十分鐘而已。

最適宜觀察火星表面的時機,地球正好在火星和太陽連線上時(術語叫做「衝」,也就是火星正好和太陽相差一百八十度)。因為這時候,地球和火 星的距離最近,所以從望遠鏡中可看到火星的冰帽,和表面上的顏色變化。

 

 

木星

木星是所有行星裡,最大最重的一顆;它的質量相當重,太陽系中其他所有行星質量總合,都沒有一顆木星重。它的體積有一千四百顆地球那麼大。


木星表面的大氣,因為木星快速的自轉和對流作用,於是形成深淺相間的許多條 紋帶。

木星也有一個光環,木星光環是由直徑幾十米到幾百米的黑色碎石塊組成的。


木星表面實際情形從地球上無法看的到,這是因為木星周圍環繞著非常濃密的雲層。大多數的天文學者都認為木星只是一個巨大的熱流體的行星,並無固體岩石的表面。


木星表面的大多數特徵變化不定,但有些特徵仍具有持久性和半持久性,甚至持續幾十年到幾百年,只是能見度時高時低。其中最顯著最持久的特徵要屬大紅斑。它位於赤道南側長達40200公里、寬約32000公里的紅色蛋形區域。木星的大氣中約含有百分之八十四的氫和百分之十五的氦,與微量的氨、磷化氫及水蒸氣等。

 

 

土星
太陽系中最美麗的行星﹐因為有一對土星環(光環是由無數個固態塵粒或冰粒,在同一平面上繞土星做同心圓的旋轉所造成的)。
也是太陽系中體積是第二大的行星。

 


土星也是一個類木行星也就是由氣體元素組成。


土星的自轉速也是非常的快。如果利用地球的時間計算方法﹐她只需要10小時 16分19秒便完成一"土星天"。


土星的密度是九大行星中最低的。如果水的密度是 1.0﹐那土星的密度只有 0.7﹐也是說﹐土星像一個椰子一樣﹐可以在水面上飄浮。但假若真的把土星放在水面上﹐水得立刻凝結成冰塊。因為土星的大氣溫度很低﹐只有攝氏-185度。但當你進入土星的外核心時﹐溫度則高達攝氏的12,000度。大氣壓更是地球一千二百萬倍﹗

 

 

天王星
在天王星的北極區觀測到極光,這意味著天王星擁有磁場。觀測結果顯示,王天星磁場的強度比地球微弱。天王星的磁場軸相對於自轉軸傾斜了大約五十五度,並且沒有通過天王星本身中心,而是偏離了七千八百公里左右。這個事實使科學家重新思考有關行星磁場形成的理論。以往,科學家們認為行星的磁場是藉由在內部物質間流動的電流而產生的,因此自轉軸和磁場軸應該重疊。


天王星有十一個環。每個環都很細,最寬的環也不過二十至一百公里左右,其他環都只有十公里不到。環的反射率很低,這個性質和海天星的環相似,和土星的環卻大相逕庭。構成環的粒子分布在天王星半徑的1.5至二倍的範圍內。


天王星周圍存在著濃密的大氣,以致其表面實際的情形很難預測。大氣中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大氣中雖然延伸很遠,卻只有行星總質量的百分之二十。由地球看天王星像是微暗模糊的星星,一直到1781年才確定它是行星,而天王星環直到1977年才被發掘。

 

 

海王星
海王星是個非常類似天王星的氣體行星,它的體積比天王星小一點,質量卻比天王星稍微大一點;兩個行星都因為大氣中含有甲烷而呈現藍色,不過,大氣的主要成分仍然和其他木星型行星一樣,是氫和氦。


海王星的大氣層是個十分活躍的世界,在赤道附近風速達每秒三百二十五公尺。航海家二號倒是發現海王星有和木星的大紅斑 (Great Red Spot)相似的「大黑斑」(Great Dark Spot)。這個橢圓形的暗褐色圖案位於南緯二十度附近,長徑達三萬公里。大黑斑和大紅斑一樣,都是逆時針旋轉的旋渦,由於地球南半球的颱風都是順時針旋轉,因此大黑斑可能是個高氣壓旋渦。


我們對海王星的瞭解是透過1989年8月太空探測船〈Space Probe〉航海家號經過其附近時所傳回地球的探測資料,總共大約有9000幀照片顯示出海王星表面的大黑斑。另有變化迅速的羽狀白色甲烷雲逐漸擴散,而海王星表面呈天藍色。在這個翻騰的大氣層裡測到的風速為每小時2000公里。

 


冥王星(矮行星之一)
在2006年時在捷克布拉格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會通過決議,將冥王星降級成矮行星,所以目前太陽系已經變成八大行星。所以九大行星已經正式走入歷史,成為八大行星。


冥王星擁有一個十分細長的軌道,它和太陽最近和最遠的距離可以相差到三十億公里,氣溫最多也可能有攝氏十三度的差距。


冥王星的組成中有很大的部分是比甲烷冰還重的岩石物質,其岩石的含量或許比一些內行星還要高。


冥王星的軌道半徑 約為四十個天文單位,公轉週期長達二百四十八年。它的軌道是所有行星中最不圓的軌道,為較狹長的橢圓,因此軌道有一部分還比海王星軌道更接近太陽。


冥王星的直徑只有地球的一半,質量約為地球的九分之一。


因為他這麼輕,所以表面沒有大氣、海洋,是顆固態的行星。


冥王星實在太小了,它好像是覆蓋了甲烷冰曾的岩石體,從來沒有人能夠看清楚它的外貌。

 

 


參考文獻: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AA%E9%98%B3%E7%B3%BB&variant=zh-tw

圖片引用:

九大行星離太陽距離順序: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File:Solar_system_scale.jpg&variant=zh-tw

九大行星大小差差異圖: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0&ID=520&page=3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同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